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薛永康 闫磊 赵玉玺[4,5] 葛影影 张爱凤 张震
机构地区:[1]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郑州450046 [2]河南省奶牛健康养殖国际联合实验室,郑州450046 [3]河南省种牛遗传性能测定中心,郑州450046 [4]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 [5]河南乾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郑州450002 [6]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 [7]濮阳市天然林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南濮阳457000
出 处:《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年第18期114-117,共4页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基 金: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面向中亚的肉鸡和肉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16110051020);河南省科技开放合作项目“河南省中低产奶牛改良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162106000017);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规模牧场精细管理技术信息化集成与应用”(152207110004);濮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基于PDA奶牛场智能化育种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150109);濮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分子快速诊断与信息化技术在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中的应用研究”(160215)
摘 要:为了解河南省奶牛乳房炎病原的流行情况,在全省范围内采集奶牛乳房炎样品185头份,采用微流控基因芯片法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检出率最高的病原是乳房链球菌(66.49%),其次依次是牛棒状杆菌(43.78%)、无乳链球菌(19.46%)、大肠杆菌(10.27%)、支原体(10.27%)等,其中乳房链球菌、牛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为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无乳链球菌、支原体为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单独感染有89头份,占总检测数的48.11%;混合感染有96头份,占总检测数的51.89%。说明河南省内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奶牛乳房炎得到了控制,但仍需要警惕;环境性病原微生物的高检出率则需要牧场进一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关 键 词:河南省 奶牛 乳房炎 病原 流行情况调查 微流控基因芯片法
分 类 号:S851.313[农业科学—预防兽医学] S858.23[农业科学—兽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