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观测海浪资料在中国近海的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秀芝[1] 

机构地区:[1]国家气候中心

出  处:《中国科技投资》2018年第25期80-80,共1页China Venture Capital

摘  要:海上自然破坏力的90%来自海浪,大浪对航船、海洋构筑物有很强的破坏性。21世纪以前,中国近海的海浪气候研究主要采用船舶观测资料和海洋站观测资料,观测的时空覆盖和准确性都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船舶沿航线航行并在行进中定时观测,因此观测数据多集中在航线附近,空间分布不均匀。海洋站一般距岸较近,只能代表其临近海域。卫星观测则具有时空分布连续的优点,自1985年GEOSAT卫星的发射之后,全球连续11个卫星相继在轨。法国海洋开发所Oueffeulou等对其中9个卫星观测数据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校准,形成了1992年以来完整的全球海浪数据集。国家气候中心海洋研究团队基于该卫星数据开展了中国近海波浪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成为海上石油开发、海上风电开发、航运和其它海洋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关 键 词:观测 卫星 海浪 中国 近海 海上石油开发 海洋开发 应用 

分 类 号:P315.7[天文地球—地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