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璇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 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年第3期26-32,共7页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摘 要:台湾解严后掀起了对日据历史重新评价和书写的浪潮。尤其在解严初期,经历过日据时代的老一辈作家钟肇政和李乔,各自在历史小说领域已享有盛名,在此时也投入到以小说重建日据历史的大潮中。《怒涛》和《埋冤一九四七埋冤》分别是钟肇政和李乔在解严之后的历史小说。两部作品描写了台湾光复初期的故事,但涉及日据时期留下的政治、文化阴影。通过对比两位老作家在"戒严"时期的大河小说,不难发现《怒涛》和《埋冤一九四七埋冤》中对殖民历史的接受和认同,是为了对抗国民政府书写的殖民历史和国族建构,呈现出为了反抗而接受日本文化的倾向,并没有更深层的文化意涵。李昂的《迷园》也有着相似的表现。《迷园》中呈现出的台湾意识,通过挥之不去的殖民记忆和对传统的叛逆呈现出来,与《怒涛》和《埋冤一九四七埋冤》有着相似的倾向:文化认同流于表面,意在对抗国民政府建构的历史,并没有做到对殖民文化的深层反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8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