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宏韬[1]
机构地区:[1]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中国文化论衡》2017年第1期184-199,共16页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基 金: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大项目“儒学史论文献汇编暨中国古代史论研究”(项目编号:12RWZD08);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隋唐五代史论研究”(项目编号:13YJAZH03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唐纪》部分,以"臣光曰"形式出现的史论共有25则,绝大部分却是对唐代君臣的批评,这与盛唐的称号极不相符。司马光以"礼"作为价值尺度,审视了唐代近三百年的历程,认为治少乱多,祸乱在于失礼,上行下效:君王闺门无法、臣僚不知廉耻、君臣待不以诚、治国不以礼义。礼法缺失的根源是李唐轻视礼乐,没有认识到礼的治世之功。司马光之所以重视礼、倡导礼,源于"惧亡"情结,希望君主能从李唐的乱亡中汲取教训。他反对霸道和功利,倡导王道和礼乐,主张以礼为旨归,重建高下有别、贵贱有序的社会秩序和祖宗家法。范祖禹佐其以礼救世的思想,比他走得更远。此乃赵宋内敛风格形成中的重要一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