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4年第1期44-66,共23页Studies on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特区转型与中国模式研究”(批准号:13JJD79004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经济特区经过36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传统经济特区"利他"的设区背景决定了特区的窗口和试验田功能以及示范带动作用。特区承担着降低全国改革开放的风险成本并为其铺路搭桥的历史使命。当特区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成为全国改革的目标取向,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传统特区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特区的功能既有"利他"的试验性,又有"互利"的自身成长性。深圳等传统特区的发展经验表明,特殊政策作为一种特殊资源能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使之成为该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内部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特区的主要功能不再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而是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模式,使特区成为该区域经济增长的极点。通过设立新特区,并赋予其相关的特殊政策,进一步吸引要素集聚,推动新特区经济发展,先发挥极化效应,后发挥扩散效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中国模式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发展经验的总结,其中尤以经济改革为本,而经济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践行者是经济特区,因此由传统特区和新特区的发展路径所形成的特区模式是中国模式的基础和核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