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彦仪[1]
机构地区:[1]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
出 处:《宗教与哲学》2015年第1期280-305,共26页Religion and Philosophy
摘 要:本文旨在从英国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的多元论假设之形上学、认识论及规准论三个向度,反思他的宗教多元谕。希克的形上学预设一个超越的实在(Transcendent Real)作为人类身处于模糊宇宙(the ambiguous universe)中的宗教经验的感知回应对象。希克的认识论应用康德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分以及后期维根斯坦“看作”(seeing-as)的观点,提出了“所有的经验都是一种经验为”(all experiencing is experiencing-as)的命题,以之解释人类宗教经验多元的论据。在规准论方面,希克则主张人类各大宗教传统的教义都隐含了指引人类从自我中心(ego-centredness)转向实在中心(Real-centredness)的救赎论转化(soteriological transformation),且正因为其中的伦理义涵也存在各主要宗教传统的教义里,故而,这个转化过程的有无,可以当成评判宗教传统是否真实的规准。本文指出:希克的理论在形上学与认识论之间可能彼此扦格,因为他的形上学预设了“超越的实在”以及“模糊宇宙”两种性质迥异的形上实体,他的认识论却主张人类各向度的认识经验都是同一套认知系统运作的结果。此间产生的问题是,人类如何可能由同一套认识结构认识性质迥异的两种形上实体?希克的规准论立基于亚伯拉罕宗教传统,但并非所有的宗教传统都预设类似的救赎论转化过程,故而,以之作为判教的规准,似有悖于希克的多元论假设的立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