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晓红[1] 宋志芳[1] 潘祝平[1] 王树云[1] 顾茵[1] 谢伟霖[1] 张悦[1] 殷娜[1] 朱云琳 单慧敏[1] 李文华[1] 谢伟[1] 陈列彬[1]
机构地区:[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科ICU,200092
出 处:《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第9期523-524,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摘 要:目的 评价人工气道建立和有效通气在非心脏疾患引起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真正价值 ,分析与总结有效人工通气与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之间关系 ,探讨对这类患者采取CPCR的抢救步骤和时机 ,为临床采取切实有效CPCR步骤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停止行CPCR患者 2 6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心肺复苏(CP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CAB组 (12例 / 12例次 )和ABC组 (14例 / 18例次 )。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为 <5min、5~ 10min、>10min组 ;ABC组中 ,部分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以前 ,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和接受有效通气治疗 ,一旦心搏骤停发生后 ,在AB措施已经存在条件下进行心脏复苏。统计与计算各组复苏成功率(% ) ,χ2 检验各组差异显著性。结果 CAB组患者接受C -AB间隔时间不等 ,Ⅰ、Ⅱ期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但Ⅲ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P <0 0 5 )。ABC组Ⅲ期复苏成功率分别为 83 3% (15 / 18)、77 7% (14 / 18)、6 6 7% (12 / 18) ,与CAB组总体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虽然CAB对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也是可取的CPCR抢救步骤 ,但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 ,尤其当 5min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