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
出 处:《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8年第4期28-40,共13页Research on Public Complaint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 Problems
摘 要: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因土地征购引起的农民抗争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紧紧围绕影响失地农民抗争行为的各种因素,以西北吴村周边的征地实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以影响力为基点的综合分析框架和农民抗争的动力模型。本文认为,征地价格的不公和失地带来的生存危机,是村民抗争的直接动因;基层干部的暗箱操作以及土地征收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是刺激抗争行为升级的催化剂。受宗族、人情和道义经济的说服压力,农民基于身份、利益和情感实现了村庄内的联合和团结,使得群体抗争的规模、策略进一步升级。乡村干部的暴力和暴力威慑,既可能抑制冲突,也可能会激化暴力冲突。然而,上级政府的干预,既可能削弱抗争的动力,也可能刺激抗争规模的扩大;而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声援,则是抗争持续的重要外部动力。这其中,乡村干部与抗争村民之间的策略互动,充满着变数,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综合影响着征地抗争运动的演变。而乡村治理结构的不均衡,征地政策与价格制定中农民的缺场,实为征地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