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真[1] 胡甜甜 岳萍 吕恒勇[1] 任泽阳 郭新峰[4] 檀秀香 李迎新[1] 吴金鹏[1]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300192 [2]深圳大学医学部,广东深圳518061 [3]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经筋科,北京100029 [4]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服务团队,广东广州510120
出 处:《广东医学》2018年第20期3037-3041,3046,共6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4BAI10B10)
摘 要:目的研究635 nm、808 nm波长激光照射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从肌肉力学特性角度对该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44例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分为635组、808组、交替组和对照组,以拉伸锻炼为基础治疗,根据分组情况接受相应的弱激光照射治疗,每次照射15 min,隔天1次,每周3次,持续4周。635组采用635 nm连续激光照射,808组采用808 nm连续激光照射,交替组采用635 nm与808 nm激光交替照射,频率为1,脉宽比为1∶1,各激光治疗组激光输出功率为100 m W,光斑直径为8 mm,光斑面积0. 5 cm2,功率密度为200 m W/cm2,单点单次照射能量为90 J;对照组模拟弱激光照射,与激光治疗组采用相同的操作,但治疗过程无激光输出。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阈值(PPT)、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颈部活动度(ROM)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差异,并采用肌张力作为客观评价指标,进一步评价弱激光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弱激光治疗后,激痛点肌张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NDI)和压痛阈值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激光治疗组左侧激痛点肌张力变化量、VAS变化量、左侧激痛点压痛阈值变化量均大于对照组,但3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弱激光照射可以降低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激痛点的肌张力、减轻疼痛程度、增大颈部侧屈活动度,但3种激光作用方式对该病种的疗效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