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郎毅怀[1]
机构地区:[1]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51
出 处:《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69-78,共10页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努力方向。作为一个价值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广域的民本主义和全球集体主义,蕴涵着国际民主和共同发展等时代性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已经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减少矛盾和冲突,把有限资源投放到增强人类的共同福祉上来,实现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视野下,东西方价值观皆有所长,亦有所短,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西方价值观以人本主义接近人类共同价值,同时也止于人本主义,其偏执和极端地张扬人权、自由、民主,并将它们作为国际霸权的工具,因而反过来破坏了它们原初形态所体现的一般价值。中国价值观的原初形态曾以"天下一家"触摸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系,但就整体而言,其距离"人类命运共同体"即人类共同价值还很遥远。经过百年来的改良、革命和发展,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系逐步贴近。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开始践行人类共同价值,同时深度地融入世界,与全球各个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开始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引领者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中国的价值观终于站到了人类文明的前沿。为了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对霸权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种族保守主义、夸大的阶级斗争理论等思潮展开文化批判。
分 类 号:D61[政治法律—政治学] G02[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