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文杰[1,2]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文化传播系
出 处:《青年记者》2018年第32期124-125,共2页Youth Journalist
基 金: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大众媒介与西方文化传播研究”(课题编号:13BXW009)资助
摘 要:报刊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工具,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晴雨表”。自唐代“官报”至清代“京报”,所用文字多为文言文。与大众口语或方言相比,掌握运用文言文字实属不易,多为社会上层人士所垄断。鸦片战争后,社会有识之士主张以义系字,取道简易,使“农夫贩竖、妇人孺子”均可识字。那么,晚清大众媒介语言文字发生了怎样的变革?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本文试就此探析,以求教于方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