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金坤
机构地区:[1]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广东惠州516057 [2]江苏大学文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出 处:《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诗经》中的"杨柳"意象经过唐代诗人的吸纳、改造、扩充与创新之后,在"杨柳"意象所蕴含的离情别绪主旋律不变的基础上,又融合时代文化特质,以唐人特有的丰厚博大的诗思情怀,轻灵地弹奏出相思念远、怀土思乡、悼古伤今、感物伤己、美女之喻等悦人耳目的"杨柳"新声。此后历代诗人对于"杨柳"意象及其意蕴的运用,皆未超越唐人所定格的"杨柳"意象审美范式。这正是唐人兼容并包的宽阔胸怀与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形成唐诗之美的根本缘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