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学术交流》2018年第10期90-97,共8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有害信息的刑事治理对策研究"(15FXE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网络失范言论的刑事规制问题研究"(2572016CC11)
摘 要: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应当关注法律法规的建设。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诽谤行为逐渐滋生。"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诽谤行为的定罪作了有效的完善,但仍然存在实际触犯主体低龄化难以规制、传播者的法律责任难以明确、"情节严重"标准认定不清、与言论自由相冲突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两高"的解释进行修正与完善势在必行。强化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教化监督、增加新闻媒体作为单位犯罪主体、增加脱水数据作为"情节严重"的评价标准、对受害人为"公众人物"的网络诽谤进行更加慎重的认定及处理等对策皆可以付诸研究,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