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诗思[1]
机构地区:[1]沈阳音乐学院
出 处:《当代戏剧》2018年第6期71-73,共3页
摘 要:歌剧《刘胡兰》是根据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女英雄刘胡兰的事迹创作的。歌剧共有三个版本,分别于1948年、1954年、1977年创作。这部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歌剧,折射出了在一定时期内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波动与变化。不同版本的歌剧,在人物关系和剧情内容的取舍过程中,也深刻的反映出所处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绝对话语权,并通过利用改造民间艺术形式,发展成红色文艺形式,使主流意识形态得以传播推广成为大众普遍的意识形态。本文通过对三个版本人物、情节和音乐质素的提炼,挖掘歌剧的内部层次,来看这部歌剧在不同时期是如何通过主流意识的引导,完成中国红色文艺建构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2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