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传印[1]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 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6年第1期70-82,共13页Journal of Historical Theory and Historiograph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研究”(批准号:15YJA770008)
摘 要: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实录"观念肇始于先秦的"书法不隐"。汉代史家围绕对于司马迁及《史记》的评论,明确提出了"实录"概念,中经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的阐发申论,唐初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录论,并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核心观念和史学批评的重要范畴。虽然一般都认为实录就是如实载录史事,但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有关"实录"的论述,我们认为此期史家所言"实录"与近现代史学中客观理性并不完全同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的"实录"论包含有客观性和道德性二重属性,而且在这二重属性中,道德性始终居于上位。在一定意义上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的实录观念呈现出亦经亦史、半经半史、以经为体、以史为用的理论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9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