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出 处:《新闻传播》2018年第20期14-16,19,共4页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摘 要:纵观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绝大部分与城市的发展有关。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当下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城市形象传播的作用日趋重要、方式呈现多样化。但其中不乏出现了一系列的值得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与传播的关系密不可分。以网络为媒介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更是加深了城市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大众媒介所构造的"拟态环境"相较于以往能够更加真实地再现实体城市。传统的实体城市与新媒介所营造的虚拟城市正在呈现高度融合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形象传播也突破了传统的陈旧模式,呈现出各种传播形式相互融合的传播态势。现如今,城市形象传播已经成为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议题,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就是城市文本研究。要说到城市文本,就不能不提到文本。那些能够帮助人们生产出自身、社会、信念及其附属意义的客体都可以视为文本。例如:媒体文本。文本是意义的载体。而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城市就不仅仅是一种地理性的空间实体,它还是一系列以时空为载体的抽象符号。城市文本产生于城市,存在于城市,它在时间上呈现着稳定性和周期性并能够帮助人们生产出关于自身、社会和信念的意义的客体。城市文本在我们所身处的社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空间的组成,也是意识空间的再现。这一点它与媒介文本的绝对再现性不尽相同,因为城市文本既是一个个物质性的载体,也是一系列意义的集合,同时还是我们研究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对象和素材。本文希望从城市形象传播的视野入手,参考以往的城市传播理论和城市文本研究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文本进行分门别类地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