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先菊[1]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第22期5603-5607,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河南省科技厅软件科学项目(No.182400410323);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No.TCM2018031)
摘 要: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框架1. 1理论渊源——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源头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部分详细论述了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提出了"社会生产的二部类",即提供生产资料的部类Ⅰ和提供消费资料的部类Ⅱ,二部类年生产物总价值分别表示为Ⅰ(c+v+m)和Ⅱ(c+v+m)。
分 类 号:D669.16[政治法律—政治学] F719[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