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电影的引进及其对塑造毛泽东时代中国的意义(1949—1976)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庭梅[1] 韩长青[2] 朱倩[3] 

机构地区:[1]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 [2]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3]美国纽约大学历史系

出  处:《冷战国际史研究》2010年第2期109-136,共28页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Studies

基  金:加拿大社会科学提供资助;人文研究理事会提供资助;曼尼托巴大学提供资助

摘  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十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以塑造自我和"人民"的国家叙事指向——将1949年之前的旧中国同1949年10月发端的新时代连接起来的——两种相互交织的阐释方式。从一个方面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它的前提是告别和拒斥过去那样一个伴随着封建落后、殖民半殖民、父权专制和资本主义的时代。而新中国(社会主义在当下和未来得以实现)

关 键 词:苏联电影 毛泽东时代 国族 阐释方式 大众电影 孟广钧 爱森斯坦 现代性 中苏关系 夏伯阳 

分 类 号:K27[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