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剑鸣[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
出 处:《美国研究》1992年第2期125-140,5,共17页The Chinese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摘 要:191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实际是一场关于改革问题的全国性大辩论。卸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不满于共和党奉行的保守路线,临时成立进步党,以“新国家主义”为旗帜,大力倡导推进各项改革,发起一次极为有声有色的第三党运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以“新自由”为口号,提出了不同于进步党的改革主张。结果威尔逊当选总统。但颇富意味的是。The reform program of Theodore Roosevel’s 'New Nationalism' embraced many dimensions,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It was aimed at making the American system more characteristic of justice through reform. Touching some aspects of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the 'New Nationalism' made an impact on the domestic policies of succeeding U.S. governments.
关 键 词:个人主义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新国家主义 改革问题 行政权力 劳工立法 西奥多·罗斯福 大辩论 候选人 政治民主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