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亦倩[1]
机构地区:[1]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 处:《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7期82-83,共2页
基 金:2010年潍坊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基金项目"莱辛小说中的象征艺术"【项目编号:2010rkx0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法国哲学家福柯十分关注作为生命的个体的存在问题,其中对权力游戏的微观批判渗透着他对现代性的思考,也是福柯导向生存美学的实践。福柯和莱辛对于存在的主题有着相似的感悟与认识。借用福柯的权利话语对《第五个孩子》中的班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小说中所表现的怪异与正常的生存状态,从而更能清楚地看到莱辛是如何理解现代文明的种种缺陷,表现出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明的人类使命感和责任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