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网络新词“杯具”产生及流行机制探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姗姗[1]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出  处:《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年第1期243-245,共3页Social Sciences Review

基  金: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SHUCX112069)资助

摘  要:近来,以谐音方式出现的汉语网络新词"杯具"及其衍生词"洗具"、"餐具"、"茶具"等风靡于网络,被广泛使用。然而,无论是在语义还是语法层面,"杯具"都呈现出不同于原有词语"悲剧"的特点。在概念整合等认知理论和社会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框架下,可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杯具"的意义构建机制是输入空间1"杯具(盛装液体的日常容器)"和输入空间2"悲剧"在背景知识和语境信息的制约下,经概念整合获得突生结构和突生意义。而其语法范畴的扩大则是转喻认知机制作用的结果。此外,其流行的背后存在着深层的网络文化后现代性影响下的社会言语心理等语言外部因素。

关 键 词:“杯具” 概念整合 后现代主义 社会言语心理 

分 类 号:H136[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