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仁义[1] 张万峰[1] 刘成德[1] 黄殿栋[2] 刘蓬海
机构地区:[1]黑龙江中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2]黑龙江中医学院附院骨科
出 处:《中医药学报》1991年第1期32-34,共3页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摘 要: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主诉腰腿痛的患者,其第三腰椎多有明显的压疼点。由此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提出了第三腰椎横突症这一病名,目前已被作为一个独立性疾病进行专题讨论,据文献报导,对该题目的研究,迄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祖国医学对腰痛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历代医家所称的劳伤腰痛,就类似于第三腰椎横突症这一椎管外系软组织的疼痛性疾患,祖国医学认为与气血、经络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腰痛病的记载。《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坐卧少运动可使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的卫气和血脉的运行失去动力,营卫之气和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行以滋养肌肉,故伤肉。脊柱为人体支架,筋为活动纽带,站立过久。
分 类 号:R274.915.3[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