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髓内减压带血管蒂植骨及血管内介入溶通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顺帆 赵养学[1] 钟勇进 史红[1] 

机构地区:[1]陕西省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710054

出  处:《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第10X期762-763,共2页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评价股骨头髓内减压带血管蒂植骨后行介入溶通术与单纯行股骨头介入溶通术的对比、研究、探讨双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8例(22髋),其中8例(8髋)为治疗组,行股骨头髓内减压及带血管蒂植骨后行血管内介入溶通治疗;10例(14髋)为对照组,单纯行血管内介入溶通治疗术。行DSA造影证实后经导管注入罂粟碱、尿激酶、复方丹参,3w后重复治疗一般行三次溶通治疗,分别于3、6、12个月摄骨盆正位片或/和股骨头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共同点均有疼痛减轻或消失血管增粗、增多、延长等共性表现,但治疗组在股骨头区血管分支较多,部分细小、杂乱之血管形成小斑片状血管染色,DSA股骨头实质期染色缺损范围明显减少,治疗组显效率75%对照组50%。复查时观察到治疗组较对照组坏死囊变区骨小梁显示更加致密,新骨形成好,坏死区无扩大。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直接将溶栓、扩张微血管、止痛和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药物,直接注入到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用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股骨头营养供应。股骨头髓内减压带血管蒂植骨是加速新血运的形成和制止骨坏死的持续发展,可使局部毛细血管增生,增加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死骨吸收和加快成骨细胞增殖,加快新骨形成,使骨组织修复。血管内外双介入治疗的有机结合,对改善股骨头血管内外的血液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关 键 词: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溶通 骨髓内减压 

分 类 号:R687.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