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晓帆[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化与诗学》2009年第2期224-238,共15页Culture and Poetics
摘 要: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一文,向来被认为是以欧洲人道主义精神具体化了文学革命的基本内容与根本意图。本文则引入欧文·白璧德对"人文"与"人道"两种人文话语的区分,尝试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与周作人自身的思想演变中,还原"人的文学"主张的内在危机与复杂内涵。一方面,这一主张围绕个人主义话语确立了"伦理自然化"的新道德,呼应了"新文化运动"反传统的时代主调,以形塑"现代人"的基本特质确立起新文学之内涵与意义。另一方面,对比吴宓等学衡派文人围绕"以文立人"提出的不同主张,它又暴露出从传统伦理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现代人"在参与建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必然遭遇的困境,对新文学之最初设想提出挑战。周作人40年代关于"儒家人文主义"的种种论述,正可以看做是他在人文话语内部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之关系后,对"人的文学"做出的新的调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