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婷婷[1]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第24期100-101,共2页
摘 要:西方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中不乏许多里程碑式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不少音乐家在继承前人音乐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音乐的发展有新的探索与创新,进而推动了音乐发展的进程。他们或是使音乐的某种形式在某一时期达到巅峰,抑或是引领了新时期音乐的开始,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拜读了于润洋先生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后,使笔者进而对瓦格纳所创作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歌剧,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正如于润洋先生在文章中所言"音乐学分析则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具有综合性质的专业性分析。"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歌剧音乐本身的艺术内涵,如作品的和声构成,调性走向;和音乐的社会历史分析。作者的历史、哲学、文学沉淀之深,对音乐家和作品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都使人一目了然。当然,这篇文章通过对瓦格纳这部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做出的详尽而深刻的分析,也向大家所展示出这部作品深深的魅力所在。更使大家释然,为何《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巅峰之作,同时,也对音乐分析的方法引起思考。
关 键 词:《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音乐分析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