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严忽铭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年第16期27-30,共4页
摘 要:怀古咏史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题材,这类诗歌主要是作者在游览凭吊古迹,阅读历史典籍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生发的感慨、点评和思索。观览遗迹,灯下品史,晤谈古人,往往会情有所动而形诸笔端,吟咏成作。怀古咏史的目的常常不仅仅在于评说历史或人物本身,而是在自我与今昔的观照中透出一己之情或沧桑巨变之叹以讽喻当下。怀古咏史之作常能以短小的篇幅贯通时空,具有深厚隽永的意蕴。柳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贬谪文学的代表作家,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他们或于史典书籍中消解寂寞,或情志为山川风物所涤荡,发古今之思,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风格各异的怀古咏史之作。不可否认,这种作品风貌的差异性与创作主体性格、心态的差别特然相关,从而造就了柳宗元咏史之作内敛,借古人之事表己之愤,含己之悲;刘禹锡气雄,在抚今追昔中抒盛衰之感,寄兴亡之思的抒写方式的趋异性。本文拟选取两人具有代表性的此类诗作,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柳、刘咏史怀古诗风格的差异,并简要阐述二人的性格心态之别对其不同创作风格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柳宗元、刘禹锡的怀古咏史作品获得更深刻的认识,由此进一步探究主体心态与创作、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