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丹舟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
出 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8年第1期221-236,共16页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s Review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学科共建项目“城市再生的文化嵌入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深圳市为例”(项目编号:GD16XYS09);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基于深圳市旧城改造的文化逻辑与内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6WQNCX128);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深圳市城市更新的文化治理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35C004);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扶持项目“视觉文化研究的人类学转向”(项目编号:16QNFC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出现的'急速大都会化'和'新区域主义'给东亚城市居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身份带来新的空间想象。文章以全球城市文化想象的四种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梳理台湾女作家朱天文'出走眷村—我在台北—美学乌托邦'的台北三部曲轨迹来勾勒这座城市的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把握作家以'失去—挽回—再造'为记忆逻辑所呈现的集体文化心理,突出表现为弥漫着悲情与忧伤的文化经验。朱天文着意于感知空间的美学建构可视为对全球城市均质化趋势的反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