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梁雨露[1] J D Cameron B P McGrath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科,南京,210008 [2]Department of Vascular Science and Medicine,Monash University,Dandenong,Hospital,Australia
出 处:《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5期636-643,共8页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摘 要:大动脉血管功能测定越来越多的被用作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替代指标,然而非常重要的是需要确定非病理因素是否可能影响到这些测量参数.对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心率和血压等等生理因素与脉搏波速度(PWV)、系统动脉顺应性(SAC)、中心动脉压增加指数(A1)和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进行评估.共选择285个正常志愿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187例,年龄50~82岁.结果经年龄校正后,脉搏波速度、系统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和中心动脉压增加指数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系统动脉顺应性、中心动脉压增加指数与高度相关,而且此相关在性别上有明显差异.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身体体重指数与SAC正相关,与AI负相关.经年龄、性别和身高校正后,脉搏波速度、中心动脉压增加指数与心率、中心脉压差呈显著地直线相关.这些结果可能意味着与心血管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对矮身材的人来说,大动脉顺应性降低和中心压力附加值的增大是增加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潜在的生理因素;对于老年人来说,缓慢心率可能导致潜在的反效果即中心静脉压的增加.
关 键 词:人体生理 物理因素 血管结构 心率 身高 脉搏波传导速度 系统动脉顺应性 动脉压增加指数 血管功能
分 类 号:R322.12[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331.32[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19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