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评论·审读评阅·现象研判(四篇)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丹凌[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

出  处:《今传媒》2016年第11期34-34,共1页Today's Mass Media

摘  要:新媒体开启了多元化的文化空间,尤其为青年亚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沃土和路径,也赋予其新的征侯与特征。如果说在伯明翰学派那里,青年亚文化群体还是一种文化角色单一、基于内部认同体系,富于社会“反常”色彩、迥异于主流的群体,那么,活跃于虚拟空间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则更加复杂、更加多样,更加难于辩识。正如盖德尔在《亚文化读本》中所说:“现在则更多强调他们的异质性、多方位渗透性、可变性和短暂性。”互联网为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及文化参与创造了自由、开放的生产和传播空间,提供了迅速集结为圈层、建构文化认同、身份标签化的基础。然而,也正是这种自由与开放,使得新型青年亚文化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彼此交错,亦转换了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对抗关系,甚至敞开了从边缘向中心流动的可能性。

关 键 词:媒介评论 青年亚文化 亚文化群体 研判 审读 伯明翰学派 文化空间 文化角色 

分 类 号:G206.3[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