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江西中医药》2017年第5期20-22,共3页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七一教授传承研究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0]59号)
摘 要:中医"治未病"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不断完善,形成了指导临床防治疾病的先进医学理念,具体包括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方面内容,现代医学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四个时期,即心衰A期(前心衰阶段)、B期(前临床心衰阶段)、C期(临床心衰阶段)和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四期;"未病先防"在心衰A期主要是针对易发生心衰的病人,通过中西医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饮食、运动的指导及中药治疗,调整体质,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已病防变",贯穿在心衰B期、C期和D期治疗的全过程中,B期病变在心肺,治疗益气活血,同时健脾补肾,防其传及脾肾;C期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肺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水湿、血瘀互阻为主,治疗上益气活血,利水消肿,同时阴阳兼顾,防止虚虚实实;D期标本同病、虚实夹杂,治疗上以补气回阳,活血利水为主,此阶段易变生诸证,应采取中西医结合,同时优化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愈后防复是在心力衰竭诱因去除或病因平稳之后,给予患者调节机体气血阴阳之剂,指导患者的生活,避免心衰复发。"治未病"理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