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凡[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法学院,重庆400700
出 处:《职工法律天地(下)》2017年第6期258-259,共2页
摘 要:从古至今,为达追诉犯罪之目的,口供时常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而享有“证据之王”的美誉。然而,由于人权保障观念与正当程序革命的双重冲击,口供的核心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违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自由意志所得的供述,不仅其真实性难以保证,而且这种以损害被追诉人的自由陈述权为代价而获取证据的行为,严重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为此,我国不少学者主张我国已具备设立沉默权的条件。但是,如果缺乏相关制度的配合与支撑,单凭沉默权来遏制刑讯逼供,其结果仍是杯水车薪。因此,唯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权利防御体系,方可抑制不法侦讯行为,进而保障供述的任意性、真实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