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梅戏班社的演出形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沈后庆[1] 

机构地区:[1]安庆师范学院黄梅剧艺术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出  处:《普洱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60-61,共2页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基  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皖江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黄梅戏演出模式研究"(SK2014A053)阶段性成果

摘  要:黄梅戏的母体是民间的山歌、采茶歌、凤阳花鼓调等民间曲调,它最初采取的是单人或二人、三人的演出形式,后经过业余班社、季节性班社、半职业性班社、职业性班社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了班社的商演模式,班社的演出模式促使黄梅戏从文本到舞台逐渐成熟,并由民间走向都市,是黄梅戏大众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演出形态。

关 键 词:黄梅戏 班社 发展 特点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