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患儿血清NSE水平变化与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志刚[1] 彭富栋[1] 赵志红[1] 韩洁[1] 马延博 

机构地区:[1]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山东聊城252600

出  处:《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年第4期52-54,共3页Modern Instruments & Medical Treatment

摘  要:目的 :观察抽动症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探讨抽动症的发病机制。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134例抽动症患儿以同期10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儿童血清NSE水平,并比较3~6岁、7~10岁、11~14岁亚组儿童血清NSE水平差别。抽动症组患儿接受为期12周的阿立哌唑治疗,判断其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后再次检测其血清NSE,探讨血清NSE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抽动症组各年龄段亚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4岁亚组血清NSE浓度均低于3~6岁、7~10岁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7~10岁亚组血清NS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动症组134例患儿总有效率为80.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6%(12/134)。患儿治疗12周后血清NSE浓度及YGT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浓度与YGT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27,P<0.05)。结论 :抽动症患儿血清NSE浓度高于正常儿童、与病情变化具有密切关联且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NSE升高反映的神经元受损可能是抽动症发生的重要机制。

关 键 词:抽动症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发病机制 脑损伤 

分 类 号:R725[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