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宁小清[1] 谈远锋[1] 蒋祖玲[1] 黄薏霏 韦威[1] 张文涛[1] 那袭雪 周蓓[1]
机构地区:[1]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530001 [2]南宁市妇幼保健院,530011
出 处:《广西中医药》2017年第5期61-62,共2页Gu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科技专项(编号:GZBZ16-02)
摘 要:由于地域与传统习惯的限制,中药尤其是民族药存在着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同名异物是导致品种混乱的主要因素,容易引起临床混淆和误用。壮药白花九里明是壮族民间常用药材,但现在的文献书籍出现了两种植物来源,并且都是同科属近缘种,非常容易混淆。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对白花九里明的植物来源进行考究,为甄别白花九里明真伪、避免临床及生产用药的谬误提供参考。1文献考查白花九里明最早出现在1969年《天等县民间常用草药处方汇编》(第一集)[1],当时无拉丁名记载,基源不明确。但该植物于1985年经广西植物分类专家方鼎老师确定其基源为东风草,并收录到《壮族民间用药选编》中[2]。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