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药葫芦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薛薇[1] 零伟德[1] 毛菊华 

机构地区:[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南宁市华东路10号530011 [2]丽水市食品药品与质量技术检验检测院,323000

出  处:《广西中医药》2017年第5期65-67,共3页Gu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1.3苯丙素类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有3,5-二羟基苯基-6-O-反式-对羟基桂皮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葫芦茶苷)[6]、对羟基桂皮酸[3]。其中,木脂素类化合物有3,4-二氢-4-(4'-羟苯基)-5,7-二羟基香豆素、4,4',7-三羟基-3',5'-二甲氧基-7,9-二酮-环氧木脂素[8]。1.4三萜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杨其蒀等[9]从葫芦茶的脂溶性部位中分离得到木栓酮、表木栓醇和豆甾醇。Xiang等[5]从葫芦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桦木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2]及乌索酸、冬青素A[6]也是分离得到的常见三萜类化合物。1.5其他类除了上述化合物外,从葫芦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还有对甲氧基-反式-肉桂酸[2]、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豆甾醇[5]。

关 键 词:葫芦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分 类 号:R284.1[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5.5[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