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藜蒿栽培技术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汪李平[1] 杨静[1] 

机构地区:[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

出  处:《长江蔬菜》2017年第22期15-18,共4页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基  金: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资助

摘  要:藜蒿,又名蒌蒿、芦蒿、泥蒿、水蒿、柳蒿芽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我国从东北至长江流域各地都有野生藜蒿分布,常生长在荒滩、荒坡或岸边、沟边及田间地头。藜蒿以根茎和嫩茎供食用,味道清香,肉质脆嫩,营养丰富,可凉拌或炒食。长江流域有歌谣云: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烧。野生藜蒿一般在元宵前后(2月)开始上市,2~3周后就因为开始老化不堪食用。近年来,采用保护地栽培,从9月下旬一直可采收至翌年4月,667m2产量可达5000kg,市场均价在4~6元/kg及以上,667m2产值2万~3万元。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很多地方形成了藜蒿产业,不仅有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丰富了市场供应的花色品种,延长了供应时间,有极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 键 词:野生藜蒿 保护地栽培 长江流域 塑料大棚 多年生草本植物 技术 市场供应 营养丰富 

分 类 号:S626[农业科学—园艺学] S64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