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出 处:《临床医药实践》2018年第3期216-221,共6页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摘 要:瘢痕疙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瘢痕,是一种纤维增生性皮肤病,又称瘢痕瘤,为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形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1]。对于瘢痕疙瘩的病因及形成机制,有学者认为[2]包括体外及体内因素,体外因素可能与外伤、皮肤疾病、皮肤张力、种族、年龄、部位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而体内则可能与内分泌紊乱、免疫学的改变以及生物化学等因素相关联。虽然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但确切的病因及相关形成机制目前仍然是一个谜。瘢痕疙瘩表现为病变超出原来皮肤损伤的范围,并且突出于皮肤之上,复发率高,不论是从美观角度,还是心理上都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绝大多数患者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外观,求医心切。但是由于瘢痕疙瘩形成原因并不确切,故在临床治疗上显得颇为棘手,虽然目前临床上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较多,但均有利有弊,且单一方法治疗效果差,都不能令医生及患者满意。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在治疗瘢痕疙瘩上也有很大进展,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多种方法联合,综合治疗瘢痕疙瘩效果尚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