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无 夏维波[2] 章振林 林华 金小岚[5] 余卫[6] 付勤[7]
机构地区:[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730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4]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5]成都军区总医院 [6]北京协和医院 [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出 处:《协和医学杂志》2018年第2期127-143,共17页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摘 要:自20世纪初对徇偻病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以来,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关联被不断发现。我国内分泌学先驱刘士豪教授和朱宪彝教授针对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软化的研究,以及由他们提出并命名的“肾性骨营养不良”得到了国际学者的广泛认可。维生素D及其相关制剂(或称类似物)的应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全球范围内徇偻病/骨软化症的广泛流行趋势。然而,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在人群中仍普遍存在,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0HD)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L(75nmol/L)水平,因此维生素D作为基本健康补充剂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维生素D在体内经过两步羟化后形成1,25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D,1,25(OH)2D],后者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形式并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又被称为“D激素”或“活性维生素D”。近年来,有许多与维生素D结构相似且具有活性维生素D样作用的化学物质(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被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用于骨质疏松症、徇偻病、慢性肾脏病和皮肤病等疾病。随着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s,VDR)和250HD-1a-羟化酶(1ahydroxylase,CYP27B1)在许多骨外组织中被发现,维生素D的作用已不再囿于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护骨骼健康,其在肌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等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关注,维生素D已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