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先友
机构地区:[1]重庆市开州区德阳中学校
出 处:《科学咨询》2018年第6期55-55,共1页
摘 要:疥疮是由疥虫寄生于人体皮肤皮层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几近绝迹。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人口流动增加,本病又重新蔓延开来。学校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传染病易于流行。同时,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生活自主能力欠缺,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洗澡,往往是双休日或月假期间回家才洗澡一次,换衣整理个人卫生,这样导致学生容易患皮肤病,特别是疥疮这样的传染性皮肤病。疥疮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其传染源就是患疥疮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而染上疥虫或虫卵,3~7天后出现相应症状。学生好动,学习、生活、居住集中传染机会特别多,有的同坐了一个凳子就被传染上了,因此学校曾经一度有“板凳病”的雅名。一旦染上该病,皮肤、粘膜出现丘疹、水泡,奇痒无比。特别是夜间疥虫爬出皮肤到体表产卵时瘙痒更甚,患者彻夜难眠,极大影响学生的休息和学习。有的学生因搔抓后皮肤破溃感染,流出黄水脓液,疼痛难忍,进而导致患者全身情况较差,营养不良,体质下降,或者并发其他疾病等严重后果。在治疗和预防上必须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形成学校、家庭、师生共同防御体系,齐抓共管,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笔者从事校医工作多年,治疗本病的机会较多,故不揣冒昧,将自制扫疥汤集体洗浴治疗疥疮200例的临床观察,报告于后。
关 键 词:疥疮 治疗 传染性皮肤病 洗浴 集体 个人卫生习惯 汤 人体皮肤
分 类 号:S858.28[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