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岩
出 处:《现代临床医学》2018年第2期128-130,共3页Journal of Modern Clin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的疗效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86例脱垂性内痔及混合痔患者,TST组43例采用TST术式,PPH组43例采用PPH术式。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手术情况、肛肠动力学指标,于手术前后采用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表评估患者肛门功能,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PPH组比较,TST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性降低,住院时间显著性缩短,术后24 h、48 h疼痛的NR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1),手术时间及术后120 h的NR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排便梗阻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ST组总有效率为100.00%,PPH组为97.6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显著性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TST组出院时Wexner评分低于PPH组(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两组Wexn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TST组肛肠动力学指标与术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PPH组肛管静息压显著降低,直肠静息压较TST组显著性升高(均P<0.01)。术后TST组有初次排便急促感及吻合口狭窄的患者显著性少于PPH组,术后第1天尿潴留评分显著性低于PPH组(均P<0.01)。结论:TST术与PPH术治疗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但TST术后患者疼痛感相对更低,更有助于肛门功能及肛肠动力的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关 键 词:脱垂性内痔 混合痔 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肛肠动力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4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