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毕彩忠
机构地区:[1]杭州艮山中学,310004
出 处:《高中生学习》2018年第1期124-124,共1页
摘 要:17世纪前,人们凭感觉来判断酸、碱。17世纪末,化学家波义耳根据实验提出:凡物质的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跟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而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叫酸;凡物质的水溶液有苦涩味,能腐蚀皮肤,跟酸接触后失去原有特性,而且使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叫碱。之后,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一切非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的是酸,一切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的是碱。1883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创立:电解质电离时所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叫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4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