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铁生[1,2]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长春130012 [2]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12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84-93,共10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美国文学研究"(CSC97822032);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学的文化软实力研究"(2013A04)
摘 要:西方乌托邦理想社会的构建可以追溯到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时期政治哲学和诗学,并由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不断对其进行继承与摒弃,形成了人类理想社会构建的正向思维模式。虽然这些思想家的作品原本是以政治哲学的学科属性面世的,但因其具有文学性而被纳入文学的范畴。在文学范畴内对人类理想社会采取正向价值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更大贡献的是以莫尔为代表的乌托邦小说,其《乌托邦》成为该类型小说研究的范本。以亚米扎京的《我们》、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为代表的反乌托邦小说则以逆向思维的模式,对当代理想社会建构中出现的集权主义和科技发展导致的社会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在政治哲学与文学联姻的共同作用下,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美国《独立宣言》的出台以及美国的建国历程,以密尔以及欧文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及其"和谐新村"的实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和中国当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表明,乌托邦小说和反乌托邦小说在创作中虽然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思维模式,但对于人类理想社会的建构而言,均具有以文史为鉴、服务现实和昭示未来的启示性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