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94-101,共8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别集稿抄本搜集;整理与研究"(15ZDB075);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12BZW048)
摘 要: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晚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诗坛掀起了继鸦片战争后的又一创作高潮。诗人马寿龄以其在1853—1854年间出逃金陵前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内容,创作了《金陵癸甲新乐府五十首》《金陵城外新乐府三十首》两组大型新乐府组诗。诗人以客观的第三视角为支点,以两年间金陵沦陷的过程、太平军建立统治的措施及城外清军的动向为内核,辅以特色鲜明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时间,架构起宏大恢廓的叙事体系,描绘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诗史。组诗中,以马寿龄为代表的东南寒士群体朝不保夕、辛酸悲苦的生存状态及心路历程亦得以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书写了一部内涵丰富的个人心史。此外,马寿龄通过这两组大型组诗的创作,完成了乐府诗体在晚清时期由"献谏"到"著史"的功能性转变,贡献巨大,在太平天国诗潮乃至整个晚清诗坛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2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