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和播量对晋中盆地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sowing rate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winter wheat in Jinzhong basi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立生[1] 温辉芹[1] 裴自友[1] 王宏兵[1] 程天灵[1] 李雪[1] 朱玫[1] 车丽[1] 郝雅萍[1] 

机构地区:[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8年第6期51-54,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7YFD0101002);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50311001-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编号:17yzgc08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编号:2017zzcx-12);"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编号:2011AA100501)

摘  要: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二因素互作对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成穗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增大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穗数表现为增大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适宜播期为9月24—29日,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最佳播期为9月24日,与其相应的最佳播量为375万粒/hm^2。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以播期定播量,通过协调产量三要素,形成较高的成穗数和适当的穗粒数及千粒质量,是晋中盆地冬小麦高产的有效途经。

关 键 词:播期 播量 冬小麦 产量 产量构成要素 晋中盆地 

分 类 号:S512.110[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