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I-PON万兆全业务网络助力有线运营商产业升级转型--专访北京吉视汇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欧阳捷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欧阳捷 杨玉波 刘晓峰 

机构地区:[1]北京吉视汇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不详

出  处:《有线电视技术》2018年第1期116-117,共2页Cable TV Technology

摘  要:随着我国各地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升级改造的完成,广电网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近期多种业务的快速发展,各卫视频道的高标清同步播出,特别是4K超高清等大带宽需求的出现,带给直播的带宽压力日益严峻,广电基于HFC的传统网络架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频点带宽资源严重不足,给广电网络转型升级带来了重重阻碍。吉视汇通基于I-PON技术的“万兆IP广播”光纤到户系统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很快成为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FTTH)技术规范》三种方案之一。为了使广大同仁更深入地了解I-PON技术近期的发展动向,本刊特别邀请了吉视汇通的副总经理欧阳捷先生为我们做一个全面的解读。记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促使吉视传媒独立自主研发了I-PON技术万兆光纤到户系统?欧阳捷:无论是广电运营商还是电信运营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光纤到户都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选择,光进铜退是大势所趋。2011年开始,吉视传媒已经遇到同轴电缆频点资源紧张,影响到业务发展的问题。而在进行光纤到户网络规划时,发现现有的技术并没有完全发挥光纤的优势,RF-Overlay光接收机技术基本上是把同轴电缆的QAM体制完全搬到光纤上,把光接收机搬到了用户家里,可以说是“光纤里面套同轴”,RFoG则是把DOCSIS搬到光纤上,光纤的传输优势也完全发挥不出来。而电信行业采用的EPON/GPON光纤到户技术,采用IPTV模式,与广电的传输模式差异很大。吉视传媒从现实的部署需求出发,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技术,既能发挥光纤传输优势,又能发挥广电网络的广播优势。而万兆以太网技术当时已经兴起,能否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广播网络中?正是基于这种思路,从原型设计,网络仿真,一、二、三代样机,最后到芯片开发,才使I-PON方案能够形成和落地。

关 键 词:有线电视网络 电信运营商 副总经理 业务网络 产业升级 PON技术 光纤到户 责任 

分 类 号:TN943.6[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