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现代主义电影在中国的“本土化”转换与呈现方式  被引量:1

On the Loc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Postmodernism Films in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亓元[1] 

机构地区:[1]黑龙江大学

出  处:《电影评介》2018年第5期50-52,共3页Movie Review

基  金: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体验与文学:比较意义上的中西文学观>(16FZW00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后现代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我国之后,其间虽历经沉浮,却始终若隐若现地对我国文化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90年代之后,我国再次掀起一场后现代主义热潮,至今已经蓬勃发展。这体现在电影领域就是导演们纷纷借鉴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与方法,将其运用于自身的电影拍摄实践之中,不再像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那般热衷于宏大叙事的建构以及主流话语的表达,而是更加关注社会普通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出对于核心话语的边缘化。

关 键 词:后现代主义 电影拍摄 呈现方式 本土化 20世纪80年代 中国 主流话语 90年代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