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作为《诗经》学话语及其意义转换  被引量:9

Si Wu Xie,As a Discourse of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and Its Meaning Transform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常森[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学评论》2018年第3期172-181,共10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土文献<五行><诗论>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项目编号:14FZX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孔子以《诗·鲁颂·駉》篇的"思无邪"概论《诗三百》,使它成为极为重要的《诗经》学话语。孔子本意是形容《诗》之蕴藏既富且广、无所不包,"思无邪"在这个层面上成了孔子《诗经》学形态模式的表征。但嗣后孔子本意迅速流失,自战国中后期至汉代,"思无邪"作为《诗经》学话语的意义完成了第一次转换,被用来指涉《诗》在写作的思维取向上不背离正确价值。由是"思无邪"以其新指向又成了汉唐《诗经》学形态模式的表征。朱熹在《诗经》学史上的重大意义是在相当程度上解放了诗歌文本,将孔子以"思无邪"概论《诗三百》的意旨,解释为读《诗》使人思无邪。"思无邪"于是又以一种新指向,成了朱熹或者宋代《诗经》学形态模式的表征。

关 键 词:思无邪 《诗经》学 形态模式 意义转换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