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预防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国平(综述)[1] 袁峰(审校)[1] 

机构地区:[1]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570208

出  处:《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年第A01期177-179,共3页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摘  要:急性放射性皮炎是由放射治疗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其发生风险与肿瘤发生部位及放疗剂量相关,如急性放射性皮炎多发生在头颈部肿瘤、乳腺癌、浅表软组织肿瘤、外阴肿瘤及肛门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且随着放疗剂量加大,放射线对表皮及皮下组织损伤加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亦加重。依据RTOG/EORT分级标准,急性放射性皮炎按严重程度依次分为:0级,无变化;1级,点或片状红斑、脱毛、干性脱皮、出汗减小;2级,明显红斑、斑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3级,融合性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4级,溃疡、出血、坏死。如发生在放疗过程中的3~4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患者同时可伴有皮肤瘙痒、局部疼痛难忍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还会导致放疗中断,从而降低放射治疗生物学效应,甚至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本文针对急性放射性皮炎预防作如下综述。

关 键 词:急性放射性皮炎 放射治疗 激素 

分 类 号:R818.895[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