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祝之友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第13期32-32,共1页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摘 要:益母草一药以茺蔚子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益母草之名首出宋·苏颂之《图经本草》。益母草,原名茺蔚,又名坤草。"坤"在周易里代表阴,女性属阴,又因治疗妇人胎前产后疾病,故名坤草。女人要因怀孕生子后才能成为母亲。益母草对于妇科的最佳应用应是产后疾病,故前人称其为“经产要药”,故称其为益母草。传统中医学认为,益母草力缓,临床上多用于月经不调,产后血滞,腹痛及崩漏下血之症;茺蔚子药学猛烈而偏于通经,且能治肝热目赤肿痛或目生翳膜。在古代医药文献中,茺蔚子、益母草是通用名称,亦就是说,全草与果实及少风用,所以临床医师要注意医药文献中茺蔚子、益母草的性味功效记载意义。益母草治疗肾炎水肿,特别是顽固性蛋白尿独具疗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8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