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丰:“一稻两虾”不止一亩两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农村科学实验》2018年第6期29-29,共1页Rural Scientific Experiment

摘  要:每到夏季,“喝啤酒、吃龙虾”便成了不少人的“标配”。在合肥,大街小巷里的大排档和餐馆中,小龙虾舞动着“钳子”成为了餐桌上绝对的主角。而说起这美味的源头,却离不开合肥市郊的龙虾之乡——长丰县的“鼎力支持”。近年来,长丰县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生态健康养殖模式。2017年全县“虾稻共作”综合种养面积突破6万亩,全县小龙虾产量1.4万吨,产值超4亿元。精品小龙虾、无公害虾稻米“双轮驱动”,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两驾马车”。仲夏前后,每天清晨,杜集镇东黄村静雅龙虾养殖基地的老板杜广静,都会“亲临一线”指挥工人收笼装虾。“现在龙虾都出洞了,每天能有一二百斤成品虾上市,价格每斤在25元以上。”杜广静说道。今年50岁的杜广静,是杜集镇杜集社区地地道道的农民。2015年,他看到小龙虾餐饮市场火爆,便回到家乡搞起了龙虾养殖。他流转的50亩土地,当年每亩纯收入就达到了3000多元。小试牛刀就收获颇丰,这让杜广静坚定了信心。2016年,当地出台相关奖补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小龙虾养殖,杜广静抓住时机扩大养殖规模,成立了合肥市静雅龙虾养殖基地。到2017年,他的基地已经达到了300亩。按照‘一稻两虾’养殖模式,春、秋两季出虾。”杜广静说,春天龙虾下籽、长得快,正常40—50天就可上市,并且虾少价高。夏季水稻栽种后,苗定根,投虾苗,到七八月份初秋时节水稻灌浆,就又可以放水捕虾了。为保证龙虾品质,每年秋季杜广静都会在稻田投放一些新虾,因为投放新鲜种虾能避免近亲繁殖。他说,“水稻收割完后清沟沥水,清除杂鱼、泥鳅,防止它们来年偷食龙虾幼苗。再用石灰、太阳曝晒对池塘消毒。”“龙虾养殖必须水质好、水源足。”养殖户崔广寿说,“按照技术规范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每年6月份秧苗定根后就投放虾�

关 键 词:绿色稻米 小龙虾 健康养殖模式 无公害饲料 稻田养虾 安徽 养殖基地 池塘消毒 

分 类 号:S51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